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督促稳就业保民生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中国社会观察网  字体大小[ ]

    为了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科学素质纲要》的监测评估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批准文号:国统制[2007]90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继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之后,依托其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及2001年建立起来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变化观测网”,成功进行的第七次全国抽样调查。

  2007年的调查对象为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8岁至69岁的成年公民(不含现役军人、智力障碍者)。调查采用分层三阶段不等概率抽样,设计样本量10080,回收有效问卷10059份。

  2007年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方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其中,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与公民科学素质有关问题的核心指标,用于测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

  2007年调查,根据当前和今后《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状况及中国科协工作需要,在总结前六次调查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用科学素质指数表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首次对于公民科学素质无法定量测度和描述的部分,采取深度访谈、小组座谈会等方法做了定性调查;并在抽样设计、指标及问卷设计、调查过程控制等方面都有改进和创新。调查取得的主要结果发布如下。

一、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

  按照以往的综合统计方法,将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的数量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比2003年的1.98%提高了0.27个百分点,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0.65个百分点。调查结果亦显示,2007年公民了解科学术语的比例为18.4%;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为33.5%;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为6.9%;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59.4%。

  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0%,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

  不同性别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9%,女性具备的比例为1.6%。

  不同年龄公民的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差异,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18~2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为3.5%;其次,30~39岁为3.0%,40~49岁为1.9%,50~59岁为1.5%,60~69岁为1.3%。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与文化程度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越高。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比最高,为18.7%;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文化程度公民的比例分别为8.6%、4.7%、1.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比例最低,不足1%。

  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乡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9%,中部地区为1.8%,西部地区为1.3%。

二、中国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调查显示,我国约半数公民对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和医学新进展等科技新闻话题感兴趣;80%以上公民认为自己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是医学与健康信息。在正规教育之外,我国公民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和报纸;公民利用科普场馆和科普设施的比例较低,主要是由于科普设施的缺乏;在过去的一年中,总共有60%以上的公民参加过或听说过科技周(节、日)、科普宣传车、科普讲座、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等各种科普活动;大多数公民经常关注和谈论与公共科技事务有关的问题。

  数据分析显示,对各类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程度高的公民、经常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和关注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程度较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较高的公民主要通过因特网、科学期刊和图书来获取科学技术信息。

1.对科学技术信息的感兴趣程度

  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国半数以上公民对文化与教育、农业发展、公共安全、科学新发现、国家经济发展、医学新进展等新闻话题感兴趣;有1/3以上的公民对节约资源能源、生产适用技术、新发明和新技术、体育和娱乐等新闻话题感兴趣;接近1/4的公民对国际与外交政策方面的新闻话题感兴趣。其中,对于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公民比例:科学新发现为51.8%、医学新进展为51.2%、新发明和新技术为44.5%。

  对我国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的调查显示,绝大对数公民(84.7%)均对医学与健康信息最感兴趣;其次感兴趣的公民比例依次为: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38.0%)、经济学与社会发展(33.2%)、军事与国防(25.2%)、计算机与网络(20.8%);公民对人文学科(历史、文学、宗教等)感兴趣的比例为11.4%;公民对天文学与空间探索、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等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比例较低,均不足10%。

2.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渠道

  2007年我国公民对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选择最多的是电视(90.2%)和报纸(60.2%)。其他渠道选择的比例依次为:广播(20.6%)、科学期刊(13.2%)、图书(11.9%)、因特网(10.7%)和一般杂志(9.7%)等;而且,我国公民还有34.7%通过与人交谈来获取科技发展信息。

  另据统计,我国公民比较信任的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渠道排名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依次为:电视(80.2%)、报纸(48.2%)、广播(19.6%)、科学期刊(18.8%)、图书(9.0%)、因特网(7.9%)和一般杂志(5.7%);相信通过与人交谈方式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比例为21.7%。除“科学期刊”外,公民对以上大众传播渠道的利用比例均高于对相应渠道的信任比例。

3.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

  对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与各种科普活动情况的调查表明,公民参加过科技周(节、日)、科普宣传车、科普讲座和科技展览等专门的科普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4.7%、13.8%、25.8%和21.3%,参加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等日常科普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2.4%和35.2%;还有40%以上公民对于上述科普活动虽没有参加过但听说过,其中听说过科普宣传车的比例高达62.5%。

4.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对我国公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利用科普设施情况的调查表明,2007年,公民参观科技类场馆比例为: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51.9%,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16.7%,自然博物馆13.9%;参观人文艺术类场馆的比例为:公共图书馆41.0%,美术馆或展览馆17.5%;公民利用身边的各种科普设施的比例分别为:科普画廊或宣传栏46.8%,图书阅览室43.7%;公民去过一些专业的科技场所的比例:科技示范点或科普活动站为29.1%,工农业生产园区为30.0%,而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则较少、仅为2.7%。

  在对公民出于什么原因去过或没去过以上场所进行了进一步追问,结果显示,除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外,在去过的原因中,“自己感兴趣”的比例都明显高于“陪亲友去”和“偶然的机会”;在没有去过以上场所的各种原因中,“本地没有”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不感兴趣”的比例。

5.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

 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科学素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较高要求。2007年,对公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我国半数以上公民关注公共科技事务,但对于公共科技事务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统计显示,公民“经常”或“有时”阅读报刊或因特网上的科学文章的比例为63.3%;公民“经常”或“有时”和亲友谈论有关科学技术的话题的比例为58.7%;参加过公共科技问题讨论或听证会的比例为30.3%;参与过原子能生物技术和环境宣传的比例16.0%。

三、中国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我国公民长期以来,一直崇尚科学技术职业,积极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信任政府和权威部门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认可,这些结果在2007年的调查中又一次得到验证。

1.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调查显示,有86.2%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的看法;有69.5% 的公民支持“科学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人们的工作更有趣”的看法;有61.9%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的看法。

2.对科学技术职业和科学家工作的认识

  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和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调查显示,教师(53.6%)、科学家(51.2%)、医生(38.4%)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工程师(21.7%)列第五位;教师(43.2%)、医生(41.1%)、科学家(40.1%)排在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前三位,工程师(24.3%)列第六位。除教师、科学家、医生这三种职业外,我国公民认为声望最高的职业是法官,而公民最希望子女是企业家或政府官员。

  从对科学家工作的认识上看,有70%以上的公民支持科学家的工作:有76.2%赞成“科学家的工作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看法;有71.7%赞成“如果能帮助人类解决健康问题,应该允许科学家用动物(如:狗、猴子)做试验” 的看法;有71.8%赞成“科学家要参与科学传播,让公民了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的看法。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

  调查表明,我国公民对科技的发展有很高的期待。有81.9%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看法;有61.9%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一些职业消失,但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看法。

  我国公民对科技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看法多样,态度比较分散。对“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的自然资源将会用之不竭”的说法,有25.2%赞成、14.4%既不赞成也不反对、39.0%反对、21.4%不置可否;对“持续不断的技术应用,最终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说法,有16.3%赞成、18.6%既不赞成也不反对、35.8%反对、29.3%不置可否。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我国大多数公民(70.7%)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少数公民(10.0%)认为应该“崇拜自然,顺从自然的选择和安排”;仅有5.2%的公民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向自然索取,征服自然”;另有14.1%的公民“不知道”怎样对待自然。

  在对科技发展与人才资源关系的看法上,有82.8%的公民赞成“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有益于我国后备人才队伍的成长”的看法;有68.2%的公民赞成“政府应该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多种途径,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的看法。

  在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态度方面,我国公民对“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的说法,大多数(74.2%)赞成、少数(9.4%)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极少数(1.8%)反对,另有一部分公民(14.6%)不置可否。

4.对科技创新的态度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公民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表示支持,但也有相当数量公民不够理性。有78.7%的公民赞同“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观点;有64.1%的公民赞同“公民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支持,是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的观点;还有33.7%公民赞同“仅仅依靠技术创新就能使我国的经济更有竞争力”的观点。

  在对技术应用的看法方面,我国公民有47.6%认为“技术对环境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有24.7%认为“技术对环境有好的影响”,极少数(1.6%)认为“技术对环境有坏的影响”,而有8.3%认为“技术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在调查“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的前提条件”时,有高达78.1%的公民选择“政府提倡或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有45.8%的公民选择“看别人用的结果,如果大多数人都说好,我也接受”;有34.0%的公民选择“亲自查资料或咨询专家,确认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有32.0%的公民选择“省钱或能赚钱”;有31.8%选择“先自己试一试,再作决定”;有11.9%选择“广告宣传和推荐”;有不足5%的公民表示“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对于“无论谁推荐都不接受”的选择比例只有2.9%。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任薏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